株洲在线,欢迎您!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网站关键词: 株洲在线

为什么流量级App设计风格越来越趋同了?

来源:时间:2020-03-21 06:13:29 阅读:-

神译局是36氪旗下编译团队,关注科技、商业、职场、生活等领域,重点介绍国外的新技术、新观点、新风向。

编者按:在智能手机开始普及的时候,我们还能体验到不同客户端、不同应用中的不同设计与交互。然而,如今众多应用的设计风格却日趋一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趋势呢?这篇翻译自产品设计师Yazin Akkawi的文章,原标题是Ever wonder why the most popular apps are starting to look the same? It might be a good thing,Akkawi在文章中分析了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图片来源:MSTQ, Inc.

如果你打开Instagram、Airbnb、Apple Music、Twitter、Dropbox或者Lyft等App,你的第一感觉可能是,怎么这些应用的设计都如此地相似?

这些应用中,页面中的大标题文字都采用了大号加粗的圆角Sans-serif字体,在最大化减少黑白界面的前提下,保留了大量的负空间(即除字体本身所占用画面空间之外的空白),同时还尽量不采用多种颜色,有的甚至没有任何彩色。

如今的这种现代界面设计风格,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种极简风。但稍显讽刺的是,许多非常受欢迎的应用,给人的感觉就像是根本没有任何设计一样。

Instagram界面顶端之前的深蓝页眉背景去哪里了?Lyft页面中之前的亮粉色又去哪里了?这些大型科技公司不想做品牌推广了吗?他们难道都在使用同样的设计模板吗?

Instagram设计改版界面变化对比。

此外,在科技领域巨头公司的产品之中,也能发现类似设计趋势的身影。

去年,谷歌就针对其材料设计(Material Design)语言进行了更新。作为目前最主流也是对当前设计影响最大的一种设计风格或设计准则,关于材料设计的每一个改变和更新,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那次更新过后,谷歌又改版推出了全新升级的Gmail。毫无意外的是,改版过后的Gmail,大多数以前的经典红色界面元素都完全消失了,整个界面中则基本是白色:白色底部导航栏、白色悬浮按钮、白色文字输入空间,以及白色背景。

众所周知的是,硅谷的企业喜欢“互相借鉴”各种想法和创意。在过去10年间,产品设计却是区分彼此的核心关键。而如今众多产品在设计上的一致趋势,仿佛更算是一种反常现象。

这让我们不得不好奇,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趋势?

在我看来,我认为在产品设计方面的日趋一致,反而是一件好事情。具体说来,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可以更加关注内容和结果

用户对各种App的厌倦感并不是一件空穴来风的事情。对于来回切换于各种应用之中,不断尝试认识新的界面、学习新的交互手势和操作,大多数人都有着不太友好的回忆。

据有关数据显示,在下载某款应用后,有接近25%的用户会因为用户体验等问题而选择直接卸载应用。有关研究也发现,大多数人日常固定使用的应用数量是非常有限的。这些应用也有共同的特点:省钱和(或)省时间,并且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

随着这些数字产品在设计风格方面变得日趋一致,设计师就可以花更多的时间关注于以上内容。

正如前苹果设计负责人、用户体验(UX)这个术语的创造者唐纳德·诺曼(Donald Norma)所言:

界面真正的问题,就在于它就是界面。有时候,界面会起反作用的。我不希望花太多精力关注界面,我只想关注于我的本职工作。

Airbnb设计改版界面变化对比

2. 日趋一致性,即意味着更好的可用性

你还记得上一次在线网购但却没有通过底部菜单栏的“购物车”图标进入购物车页面吗?实际上,基本上所有的电商平台产品都保持着标准式的设计传统,这样就减少了用户可能在使用不同电商平台产品时需要重新学习如何购物等操作方面的麻烦。

在绝大多数应用中,只要是在操作方面的一致性,最后都会深深地印入用户的脑海之中。但遗憾的是,如果一旦偏离了这种一致性,只会给用户带来困惑和沮丧。

以照片分享应用Snapchat为例:去年初,Snapchat更新了其应用,其全新的设计却引来了巨大争议。除了各种让人感觉杂乱无章的功能之外,整个应用的导航模式也发生了改变。这一系列变化,直接导致用户对产品的好感下降了73%。除此之外,该应用的日活用户数量以及其股价也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跌。

所以,要想推出与众不同的设计,实际上具有非常高的风险性。相比之前,如果能够和其它应用保持基本一致的设计风格,反而还可能不会让你的用户失望。

图片来源:Michael Horton

3. 品牌推广不是看“外观”,而是看“功能”

如果能针对用户需求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那你的产品对用户而言,其体验会是比较友好的。因此,相比于和其它产品在“外观”和“感受”方面的不同,在用户体验方面的“无形”差别,必然会为你的品牌带来更多更大的价值。

毋庸置疑的是,设计风格的确不容小觑,它甚至也能影响到用户在使用产品方面的体验。有时候,即便页面内容可能会稍显混乱,但如果页面设计真的非常引人入胜的话,用户也很有可能对此表示容忍。

然而,对设计师而言,其工作重心却应该放在针对用户需求而提出最佳解决方案这个问题上,而不是精挑细选地尝试各种颜色,或者设计一些无关痛痒的动画。

要真正地做好产品设计,并且为终端用户创造价值,必须要不停地做产品测试,并且不断迭代自己的设计,从而能够有机会为用户带来有用又有价值的内容。

无论是美国前总统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苹果联合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还是Facebook的联合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他们在大众眼前几乎保持着相同的着装风格。其背后的原因,则是众多心理学家所引述的“决策疲劳(decision fatigue)”。

他们一天中的精力都是有限的,然而他们却面对着许许多多的决策。尽量减少需要决策的事项数量,就好比尽量不去考虑该如何着装一样,这样就会有更多的精力去做真正值得做的事情。

设计师也应该保持这种心态和认知。随着界面设计日趋一致的发展,设计师也不必花太多时间顾虑到底该使用什么颜色,或者界面按钮尺寸到底要设计多大才合适,而更多的时间则可以用来思考功能方面的内容,即界面每个元素其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等。

4. 界面设计的日趋一致,也不代表着没有创意

可能不少读者会认为,如果所有应用的设计风格都保持着相似性,那必然就会扼杀创意。实际上,我并不会认为这个观点是错的。

然而,即便所有的产品设计师都加入这场所谓的“极简设计”运动之中,不容否认的是,仍然还是有大量需要设计的工作。

事实上,从短期来看,设计方面的日趋一致性反而是有益的。如果要从长期来看的话,其还能产生更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随着增强现实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我们与计算机的交互可能会更加“无形化”。屏幕越来越少,但我们对各种操作的手势却越来越熟悉,甚至我们还能与无屏幕的界面进行交互。

即便是在个人的iPhone上,即便系统界面和交互设计都做得非常好,但我通常却更喜欢通过Siri来设置提醒、创建日历事项、选择音乐、发送短信或者查看天气情况。我甚至可能在一天之中完全不碰屏幕,但仍然能使用手机的各种智能功能。

但另一方面,就Siri的设计而言,仍然有许多需要设计师来完成的工作。这也是许许多多其它设计师的心声。

所以,在涉及到以全新并极具创意的方式结合感官(基于视觉基础之上)、注意力、情感或认知等方面的设计时,必然还会有更多的机会。

但如果我们把友好型设计的定义仅仅局限在屏幕上的话,那它必然会破坏我们对未来遐想的种种可能性。

译者:俊一